企业发展了,县域经济壮大了,群众的腰包更鼓了……这些肉眼可见、触手可及的变化,是我市深入实施“百千万工程”取得的喜人成果。“众说‘百千万’”,我们一起走进县区、企业、社区,聆听百姓声音,感受“百千万工程”带来的新气象。
8月9日新闻视频
“靠山吃山唱山歌,靠海吃海念海经”。“百千万工程”实施以来,全市各地立足区域资源要素禀赋结构,大力培育壮大特色产业,宜工则工、宜农则农、宜商则商、宜游则游。
饶平县柘林镇镇长 邱文珩:作为省“百千万工程”首批典型镇,柘林镇紧扣省、市、县高位谋划部署,锚定率先实现“百千万工程”三年初见成效的目标,依托海洋资源禀赋,全力打造临港大产业,全镇水产养殖、食品加工、滨海文旅等领域齐头并进。2024年,全镇工业产值约115亿元,较2022年增长40.29%,年均增速达18.4%,呈现出快速扩张的态势,率先成为饶平县首个“百亿镇”。
潮安区庵埠镇经发办主任 陈琛:“百千万工程”为破解庵埠发展瓶颈提供了行动指南,为激活区域经济活力带来了无限机遇,前不久成功举办的第三届“潮食会”,再次擦亮本地食品金招牌。
三年来,惠企政策措施频频出台实施,全市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,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。众多企业纷纷在技术研发、产品生产、市场开拓等方面加速布局、抢占风口。
益海嘉里潮州企业群人事行政部经理 黄楠:在益海嘉里看来,“百千万工程”不是简单的项目堆叠,而是一次“县域经济—产业链条—镇村共富”的系统重构,这恰好与益海嘉里“产业集群+港口+乡村振兴”的全国布局高度契合,让我们从“投资者”变成了“合伙人”。
广东丹青印务有限公司品控总监 章煜生:丹青包装在技术创新方面与“百千万工程”的战略目标存在多维度的深度契合,丹青包装不仅能提升自身竞争力,更能成为潮州市“百千万工程”中产业升级、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引擎。
笑眯眯食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 许钰璇:“百千万工程”是一项惠民惠企的政策,得益于政府的托举,企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有了更大的施展空间,企业发展也为我们当地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。
广东金强艺陶瓷实业公司总经理助理 谭绪山:在政府各项政策的引导之下,我们公司进行了技术方面的改造,包括研发了高端的高压注浆成型设备和滚压成型设备。通过自动化、数字化、智能化方向的发展,提高了我们公司的产品的自动化生产效率,大大降低了成本。今年2025年,公司也荣获“中国轻工陶瓷行业数字化转型先进企业”。
广东国色婚纱礼服有限公司董事长 詹健鹏:有一些银行也给我们一些资金的支持,从利率上也是给我们优惠。还有我们公司取得了“专精特新”,政府也有给我们补贴,这个对我们企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帮助。
产业兴旺,对于普通群众来讲,最大的利好就是在“家门口”就业。企业壮大发展,自己工作稳定,对也未来更有盼头,这是大伙对“百千万工程”最真切的感受。
企业员工:现在企业发展好了,员工的薪水也会跟着水涨船高。就像沙溪这个地方,原本经济不是那么发达,迁入来这么多企业,就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。
企业员工:随着“百千万”工程深入推进,公司发展了,我们也跟着共享发展的红利。比如待遇提高了,福利也跟着增加,我们更能安心地在这边工作。
城市居民:设施越来越完善,我们的空气和环境逐渐在变好。
古城客栈经营者:这几年,政府对大街小巷的“微改造”,包括修复景点,带动了潮州旅游发展,旅客来旅游。在家门口就能够盈利,又能守护这座古城,一举两得。
投身“百千万”,奋进新征程。当前,全市上下凝聚起强大的合力,推动“百千万工程”走深走实,全方位厚植县镇村高质量发展根基,续写乡村振兴新篇章。
饶平县柘林镇镇长 邱文珩:下一步,我镇将聚力抓好临港经济、城乡风貌、产业发展等各项重点工作,奋力建设“镇域强、产业兴、乡村美、动能足、人气旺”现代化新柘林。
潮安区庵埠镇经发办主任 陈琛:继续依托“百千万工程”实施的“东风”,通过园区建设、技改升级、品牌打造等措施,推动产业发展。通过自营进出口、企业用地敞开申报等政策宣传培训,优化营商环境,实现产业升级聚集,建强庵埠“糖果小镇”,为广东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坚实的“庵埠力量”。
益海嘉里潮州企业群人事行政部经理 黄楠:继续扩大生产规模,推动生产基地尽快实现满能达产,丰富产品结构、提升产品附加值,为粤东市场提供更加丰富、健康的产品,也让本地就业更充裕。我们在发酵豆粕等高附加值项目上也蓄势待发,持续延伸产业链、升级价值链,为潮州临港新城注入源源不断新动能。
来源:潮州电视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