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潮州广播电视网,注册

环城南路和环城西路的“前世今生”

发布时间:
2024-12-27 20:38:47
环城南路和环城西路的“前世今生”

——《追寻光影记忆 见证时代变迁》系列报道

环城南路和环城西路地处老城区,住宅区、商圈、学校众多,每天车来车往,交通繁忙,两侧高楼林立,美观统一。而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后,这两条道路又是什么样的呢?今晚的《追寻光影记忆 见证时代变迁》系列报道,一起来回忆旧时光,感受新变化。

从韩江大桥至河头路段,分为环城南路和环城西路,沿路楼房外立面整洁美观,商铺林立,路中间设置隔离护栏,两侧铺设步道,车辆和行人各行其道,秩序井然。而不少老潮州人如今在说到这两条路时,仍习惯性称之为“城基路”。

湘桥区西新街道居民 许大振:因为是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拆掉原有的旧城墙,所以这条路取名叫城基路。以往的城基路都是沙土路,晴天的时候,车一过就灰尘满天,下雨的时候水坑很多,晚上又没路灯,当时夜修来到城基路很暗,就盼着有大人走在前面,我们跟在后面走。

这段老视频拍摄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后,当时环城西路部分路段中间设置了花圃,种植着绿化树,有工人正施工将花圃拆除,不少市民骑着自行车在绿化树两侧通行。而在另一段从高处拍摄的老视频中可见,整条路两侧仅有几栋五六层高的楼房,其余的则为两三层高的楼房,路面铺设水泥,显得很宽敞。

湘桥区西新街道居民 许大振:到了上世纪80年代,路面开始进行硬底化改造,车辆通行能力明显提高,但还是混合交通,机动车、非机动车、行人一起通行就叫混合交通。

湘桥区西新街道居民 蔡乙浩:铺水泥路面,大家骑着自行车,当时大多数人是骑自行车的,骑着相当舒服,路面也拓宽了一些,大家都很高兴。旧的路树有砍掉,种了些新的树,就好看很多。

当时的环城南路和环城西路逐渐变成市区的交通要道,车流人流持续增大,市民吕永南抢抓商机,在邻近的布梳街开了一家自行车维修店。

布梳街铺户 吕永南:当时城基路拐进来有座万世桥,我就在正对着这里租铺修理自行车,到处骑自行车的很多,用自行车载货、载人,单位才有汽车,生意比较好,一天近百元收入。

据沿路居民介绍,如今道路两侧的不少楼房,是将池塘填平后建成的,以前道路北侧有一个书院池,南侧则有一个南河池。居民黄亚钊当年所在的建筑公司,就承建了南门古附近的一排楼房。

湘桥区西新街道居民 黄亚钊:当时这边都是低层楼房,在上世纪90年代拆掉,原来是三四层高,拆掉后建成八九层高,内侧是南河池填的,池里蚊子很多,填平后才建设宿舍楼。

随着汽车的普及,为了使通行更加顺畅、舒适,改善道路环境,从2017年开始,我市着手对市城区首批10条道路加铺沥青、改造步道砖及路缘石、更换路树,环城南路和环城西路就在改造之列。

湘桥区西新街道居民 蔡乙浩:后来这条路再拓宽,两侧有步行道,路树更换,之后铺沥青,大家都很高兴,走起路来比较舒适,不会混杂,比以前好了好几倍。

湘桥区西新街道居民 许大振:环城路改造后明显改观,设置护栏,车辆各行其道,明显提高了车辆的通行能力,开车、行人都安全,沿路的绿化也明显改善,路灯照明到天亮,而且两边除了绿化外,还配套石椅给游客和行人休息,确实得到明显的改善。

近年来,环城南路和环城西路两侧外立面又进行了改造提升,道路“颜值”进一步提升,令人赏心悦目。

湘桥区西新街道居民 黄亚钊:两侧楼房的铁窗篷全部换成统一,比较以前好很多。现在打造得比较好,环境比较美观,步道比较好走,路面也比较好通行。


从沙土路到水泥路,再到沥青路,道路的不断改造提升,是为了适应繁忙的交通需求,也见证着城市的发展变化。



图片图片


请用手机观看